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探索未來無限可能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7期 潮州會館中學 黃佩芝副校長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教育在過去十多年間在教育界備受重視。2020 年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在高小及初中階段展開生涯規劃教育,並加強校長和教師的專業培訓及為家長提供相關資訊,同時在特首的《施政報告》「科、教、興、國」四大教育改革的範疇,更強調人才培育、職專教育及專上教育,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及就業機會,培養應用技術人才。

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生涯規劃並不一定以「成功」作為規劃的準則,也不是以入大學數字為標準。總結過去十多年在校籌辦生涯規劃的經驗來說,作為老師,要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階段,所當角色不是為他們「配藥」的醫生,也不是為他們「選工作」,而是教曉他們「經營人生」。尤其對於一些「後進生」,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而言,學校更需幫助他們在成長中發掘自己的可能性,並作出不同的抉擇,裝備他們進入職場前,具備正向工作的價值觀和態度,儘管未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但卻能贏在「職場起跑線」。

裝備人生的「第二個選擇」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生涯」並不一定預期可控制,成長過程中要學會妥協。曾拜讀 Viktor E. Frankl在《活出意義來》一書:人生在極困難的環境下,仍擁有最終極的自由,就是選擇用甚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過去跟學生在個人輔導的過程中談到理想職業,談得雀躍時我就會問:「若你人生未達預期,你有沒有第二個選擇?」對學生而言,或許是給個當頭棒喝,但正因為我們明白,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又或面對社會急速變化,讓他們在適當時候學習「妥協」也是成長的必經課。

學校可如何裝備學生

生涯規劃不僅限於工作,而是「自我發展」的概念,也就是說,在人生歷程的所有階段,不論是擔任哪一個角色,都是生涯規劃的一環。正如中國先哲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正告訴我們各階段中有隸屬相應的生涯發展。故此,中學生涯規劃教育不止於六年的中學生活,而是規劃整全人生的過程。十多年在生涯規劃的活動中,除了邀請社會上不同行業人才分享工作點滴外,同時會邀請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如剛畢業的校友、成功人士,甚至退休人士當生命導師,讓學生明白在規劃人生漫長道路上,在每一個階段都同樣可發亮發光。

心理裝備與資訊並存

相信過去很多學校也有舉辦不同形式的工作體驗或職場參觀活動,早讓學生在求學階段認識工作世界,為未來作出選擇。惟職業種類太多,而學習時間有限,如何讓每一位學生能因應自己喜歡的工作去參與?又或讓學生真正學會透過活動反思與自身未來規劃的關係?因此,學校在籌辦活動前後須多下功夫,必須要有前置心理的預備及活動後的反思,正如很多同學出發前也會覺得自己不喜歡該項工作,帶着「跟我無關」的心態去參觀。事實上,學校在帶領活動前必須讓學生明白生涯規劃重點在「知情、抉擇」,在掌握不同行業的資訊重要性同時,並需了解在「排除」自己不適合的職業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選擇」,更何況在成長階段中,自己的想法也會隨着不同的經歷而改變,廣博的探索會為未來的自己具備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感染同工 抓緊每一個學生體驗機會

由於大多老師在畢業後旋即返回到學校的工作,對老師而言確有待提升對職場發展的敏感度,以便掌握培訓未來社會人才的重要意義。單靠升學組舉辦活動,在質和量的成效畢竟有限,透過全校參與的方向才可實踐全人發展。以我校為例,過去兩年把生涯規劃滲入各科目之中(如生物科帶領同學認識海洋公園動物飼養員工作、旅款科參觀酒店及企會財科參觀匯豐銀行等),既能讓學生明白中學所學的知識與應用在未來工作上的關係,配合未來社會發展應用學科的趨勢,同時透過邀請學科老師共同參與,發揮他們學科的專業,啟發教師的專業成長,以達雙贏局面。

黃佩芝副校長大學參觀活動抓緊每一個學生體驗機會升學資訊職業博覽會